云南拥有山地、高原、丘陵等错综复杂的地形,六大水系在其中纵横交汇,26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,他们创造的多元的民族文化,与云南多样的地理地貌相得益彰。
这种丰富性影响了云南饮食的多样性,在食物的原材料方面,全国几乎没有地方能与这里媲美。而云南诱人的原生态文化,又让它的饮食带着原始、粗犷、绿色、健康的“乡土特色”,充满野性的魅力。
去年上半年,云南博艺精典文化有限公司项目策划总监徐丹,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,对方问:“要拍一个美食的纪录片,其中要拍到云南的松茸,能不能先帮忙做个田野调查,收集点资料?”打电话的人,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的工作人员。对云南美食向来着迷,且有四年田野调查经验的徐丹,很爽快地答应了,立马前往松茸产地香格里拉搜集素材。
去年7月,摄制组入滇。可是,一到香格里拉,便集体出现了高原反应,徐丹买了一大堆抗高原反应的药,于是,摄制组一边服药,一边拍摄。看起来,这并不是一次美妙的远行。
然而,这里的一切,却让摄制组的成员高度兴奋。“在拍摄单珍卓玛在森林找松茸的片段时,他们(摄制组)在里面拍得可High了,一连拍了十多个小时,很多人都被那种原始的美景震撼了,有人惊叹‘这是《魔戒》(电影)里的场景啊’。”徐丹笑道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公共组导演、首席摄影闫大众对都市时报记者说:“云南对我们来说是个富矿,物产多样,太漂亮了。”在香格里拉拍摄松茸的一周时间里,摄制组、徐丹与当地人打成了一片,吃住都在一起。闲谈时,摄制组无意间说道,拍完松茸后,要准备去其他地区拍豆腐。徐丹立刻接过话茬:“我们云南也有豆腐呀,而且还很特别。”
后来,徐丹又跑到建水和石屏搜集资料传给摄制组。在对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后,摄制组很快又把豆腐中的很多篇幅也放在云南拍摄。因为同样的原因,原本只打算在云南拍摄松茸的摄制组,拍到火腿时,又回到了云南;拍到厨具时,还是返回了云南。徐丹开玩笑说:“他们一共来了四次,以至于后两次申请来云南拍摄时,制片方都很惊讶‘怎么又是拍云南’。”面对其他省份观众的“醋意”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执行总导演任长箴接受都市时报记者采访时说:“云南地貌非常丰富,有高原、山林、河谷,少数民族众多,人文特点明显,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大量镜头对准云南的原因,我们并没有要去讨好谁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