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3日,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隆重举办“翱翔七百年 滇蜂舞云天”滇派风筝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开幕式。在五华区图书馆二楼公共文化空间,160余件精美的滇派风筝作品精彩亮相,向世人展示了这一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七百年的独特魅力。
在开幕式上,主持人对展览主题进行了简洁明了的阐述,区文旅局领导着重强调了滇派风筝在2022年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性意义。随后,在外广场举行的盘鹰风筝表演成为活动的亮点,8名表演者操控着1.2米翼展的高原版盘鹰风筝,完成了“低空盘旋”、“高空俯冲”等精彩绝伦的特技表演,以及单提线设计的“空中芭蕾”,生动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高原风情的完美融合。
展厅内,五华区滇派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耀任亲自带领参观者,重点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展品:《九龙归一——多元一体、团结奋进》采用传统竹扎技艺制作,以九头神龙造型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,彰显了团结与凝聚的力量;《折叠滇蜂——可装进背包的滇派风筝杰作》以碳纤维骨架和“四拆一折”设计,实现了1米风筝的便携性与性能的完美结合;《鸢缘·风语长卷》不仅是一部滇派技艺的革新之作(碳杆折叠),更是一部浓缩的“中国当代风筝文化交流史”;《金蝉蜕世》通过改良骨架实现了1级风起飞,彝族图案隐喻了生命蜕变的过程;《腾飞》则巧妙融合了云南面具与七彩翅膀,曾在全国巡展中受到广泛赞誉;此外,展区还通过“南北风筝对比”,以北京“沙燕”与滇派“七仙女”风筝的风槽差异,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地域演化历程。
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,五华区图书馆通过本次活动,成功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平台,系统梳理了滇派风筝从元代中原技艺与高原风性的融合,到成为“中国八大风筝流派”的发展历程。活动使广大市民直观感受到了“竹艺革命”、“仿生设计”等技艺的突破,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融入现代生活,加强了社区文化认同,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使命和责任。
文字:王江丽
图片:读者服务部
校对:段丽霞
初审:保燕妮
终审:丁明勇
- 浏览 813 次